暴汗

暴汗救星,運動補水全攻略:告別抽筋,激發潛能!

 

運動補水的重要性:點解咁緊要

點解運動補水咁重要?

喺香港地,做運動嘅風氣越來越盛,無論係跑步、游水、健身,大家都好積極keep fit。但係,好多人往往忽略咗運動補水嘅重要性。你可能會諗,唔係口渴先飲水㗎咩?咁就錯曬啦!運動期間,身體會流失大量水分,如果冇及時補充,輕則影響運動表現,重則可能出現脫水甚至更嚴重嘅健康問題。所以,運動補水絕對唔係可有可無,而係提升運動效能、保障身體健康嘅關鍵一環。

脫水對運動表現嘅影響

想像一下,你喺跑緊步,但係身體嘅水分已經開始流失,血液變得濃稠,心臟需要更加努力先可以將血液輸送到全身。肌肉因為缺乏水分而變得僵硬,爆發力同耐力都大打折扣。你嘅反應會變慢,容易疲勞,甚至出現抽筋嘅情況。脫水對運動表現嘅影響真係唔可以睇少!

  • 力量下降: 研究顯示,即使輕微脫水(損失體重嘅2%),都會明顯降低肌肉力量同爆發力。
  • 耐力降低: 脫水會令心率上升,體溫升高,加速疲勞嘅產生,令你更快放棄。
  • 認知功能受損: 脫水會影響大腦功能,降低反應速度同決策能力,特別喺需要高度集中嘅運動項目中,影響更加明顯。

運動補水嘅三大黃金時機

要達到最佳嘅補水效果,就要掌握運動前、中、後嘅補水策略。唔同嘅時間點,身體對水分嘅需求都唔一樣,補水嘅方法都需要相應調整。

  1. 運動前:

    運動前嘅補水可以幫助身體做好準備,緩和心跳、降低體溫,預防運動過程中出現脫水嘅情況。建議喺運動前2至3個鐘飲500毫升嘅水,運動前20至30分鐘再飲250毫升。如果你嘅尿液顏色呈深色,就表示身體缺水,需要喺運動前多補充水分。


  2. 運動中:

    運動過程中,身體會不斷流失水分,需要定時補充。建議每10至20分鐘飲一小口水(約100-200毫升)。如果運動時間超過1個鐘,或者係高強度運動,可以考慮飲運動飲品,補充流失嘅電解質。記住,一次過飲太多水反而會令身體唔舒服,少量多次先係王道。


  3. 運動後:

    運動後嘅補水目標係恢復體內嘅水分平衡,幫助身體修復。美國運動協會(ACE)建議喺運動後嘅半個鐘內飲200-250毫升嘅水。但係,實際嘅補水量取決於運動強度、出汗量同個人體質。一個更精確嘅方法係,量度運動前後嘅體重,每損失1公斤體重,就需要補充1.5公升嘅水。


唔只係飲水咁簡單:電解質嘅重要性

運動時,除咗水分,身體仲會流失大量電解質,例如鈉、鉀、鎂等等。電解質對於維持體內水分平衡、神經傳導、肌肉收縮都非常重要。如果只係補充水分,而忽略咗電解質嘅補充,可能會出現低鈉血症,導致頭暈、噁心、甚至昏迷。所以,喺進行長時間或高強度運動時,選擇含有電解質嘅運動飲品,可以更有效地補充流失嘅養分。

運動補水嘅個人化策略

每個人的身體狀況、運動習慣都唔一樣,所以補水策略都需要個人化。以下幾個因素會影響你嘅補水量:

  • 運動類型: 耐力型運動(例如長跑)比力量型運動(例如舉重)需要更多嘅水分。
  • 運動強度: 高強度運動比低強度運動流失更多嘅水分。
  • 環境溫度: 炎熱嘅天氣會加速水分流失。
  • 個人體質: 有些人天生容易出汗,需要更多嘅水分。

要找出最適合自己嘅補水策略,可以試下記錄每次運動前後嘅體重變化,觀察尿液顏色,以及留意身體嘅反應。如果出現口渴、頭暈、疲勞等症狀,就表示需要補充水分啦!

醒目揀啱水:運動補水飲品選擇攻略

運動補水的重要性

運動時身體會大量流汗,造成水分和電解質流失,如果不及時補充,可能會影響運動表現,甚至導致脫水、抽筋等不良後果。因此,了解運動補水的重要性,並選擇合適的飲品,對於保持良好狀態至關重要。

運動前後補水策略

運動補水並非一時之事,而是一個完整的策略,需要貫穿運動前、中、後三個階段:

  1. 運動前:
    • 時間:運動前2-3小時
    • 飲水量:500毫升
    • 目的:讓身體有充足時間吸收水分,同時避免運動時出現頻尿情況。
    • 飲品選擇:清水或含少量電解質的飲品,如淡鹽水。
  2. 運動中:
    • 時間:每10-20分鐘
    • 飲水量:100-200毫升
    • 目的:維持體內水分平衡,防止脫水。
    • 飲品選擇:如果運動時間短於1小時,清水即可;如果運動時間超過1小時或強度較高,建議補充含電解質的運動飲料。
  3. 運動後:
    • 時間:運動後30分鐘內
    • 飲水量:200-250毫升,並根據運動強度和出汗量適當調整。
    • 目的:補充運動時流失的水分和電解質,幫助身體恢復。
    • 飲品選擇:運動飲料、電解質飲品,或含糖量較低的果汁。

運動飲品選擇指南

市面上運動飲品種類繁多,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呢?以下提供一些參考指標:

  • 清水:適用於低強度、短時間的運動,例如散步、瑜伽。
  • 運動飲料:含有電解質(鈉、鉀等)和碳水化合物,能有效補充運動時流失的物質,適用於中高強度、長時間的運動,例如跑步、籃球。
  • 電解質飲品:主要補充電解質,不含或含少量碳水化合物,適用於需要補充電解質但不想攝取過多糖分的人群。
  • 椰子水:天然的電解質飲品,含有豐富的鉀,但鈉含量較低,不適合大量出汗的運動。

注意事項:

  • 選擇運動飲料時,注意糖分含量,避免攝取過多糖分。
  • 如果對某些成分過敏,請仔細閱讀產品標籤。
  • 可以根據個人口味和需求,自製運動飲料,例如在水中加入少量鹽和檸檬汁。

補水小貼士

除了選擇合適的飲品,以下是一些運動補水的小貼士:

  • 少量多次:不要一次性大量飲水,應分多次小口飲用,讓身體更容易吸收。
  • 不要等到口渴才喝:口渴是身體發出缺水信號,此時已經處於輕微脫水狀態,應在感到口渴前就主動補水。
  • 注意尿液顏色:尿液顏色越深,表示身體越缺水。理想的尿液顏色應為淡黃色。
  • 運動後持續補水:即使運動結束,也要持續補充水分,幫助身體恢復。

特別提醒:

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和運動習慣不同,補水需求也會有所差異。建議根據自身情況,調整補水策略。如果運動後出現頭暈、噁心等不適症狀,應立即停止運動並補充水分,必要時尋求醫療協助。

 

 

黃金補水時間表:幾時飲,飲幾多?

 

運動前:打好補水基礎

運動前嘅補水非常重要,就好似幫身體嘅水箱加滿油,等你可以喺運動期間保持最佳狀態。一般建議喺運動前2至3個鐘飲500毫升嘅水,等身體有足夠時間吸收。喺運動前20至30分鐘,再飲250毫升,確保你開始運動時唔會缺水。美國田徑協會就建議,賽前2~3個鐘飲500~600毫升嘅電解質飲品,比賽前10分鐘再飲300~360毫升,咁就可以補充返運動時流失嘅電解質。

 

運動中:定時定候補充水分

運動期間嘅補水策略係「少量多次」。建議每10至20分鐘飲一小啖水(約100-200毫升)。千祈唔好等到口渴先飲,因為口渴已經係身體發出嘅缺水警號!如果運動時間超過1個鐘,或者係高強度運動,可以考慮飲運動飲品,補充流失嘅電解質同能量。記住,一次過飲太多水反而會令身體唔舒服,影響運動表現。

 

運動後:黃金30分鐘補水期

運動後嘅補水同樣重要,可以幫助身體恢復機能,減少肌肉痠痛。美國運動協會 (ACE) 建議喺運動後嘅半個鐘內,飲200-250毫升嘅水。不過,補水量都要視乎運動強度、形式同出汗量而定。一般嚟講,每15分鐘補充200-400毫升嘅水就差唔多。另外,有營養師指出,運動流失身體4%左右嘅水分,需要24~26個鐘先補得返,所以運動後要持續補水,等身體慢慢恢復。

 

運動飲品:唔係人人都啱飲

好多人以為運動飲品比水更好,但其實唔一定。運動飲品含有電解質同糖分,適合長時間或高強度運動,可以補充能量同維持電解質平衡。但係,如果只係做啲輕鬆嘅運動,例如散步或者瑜珈,飲水就已經足夠。過量攝取糖分反而會增加身體負擔。所以,揀啱適合自己嘅補水方式先至最重要。

 

留意身體訊號:唔好等到口渴先飲水

最重要嘅係,要留意自己身體嘅訊號。唔好等到口渴先飲水,因為口渴已經係身體缺水嘅警號。如果發現自己有頭暈、疲倦、肌肉抽筋等情況,都可能係缺水嘅徵兆。養成定時飲水嘅習慣,確保身體時刻保持充足嘅水分。如果尿液顏色呈深色,代表你可能飲水不足,要增加飲水量。

運動補水常見疑問:長者、小朋友都要睇

 

長者運動補水注意事項

長者嘅身體機能會隨住年紀增長而有所下降,對於口渴嘅感覺可能冇咁敏感,容易出現脫水情況。加上部分長者可能患有慢性疾病,例如心臟病、腎病等,飲水嘅份量需要特別留意,最好諮詢醫生或營養師嘅意見,確保飲水量適當,唔會對身體造成負擔。

以下係長者運動補水嘅建議:

  • 少量多次:唔好一次過飲太多水,避免增加心臟負擔,建議每次飲少少,分多次補充。
  • 注意水溫:避免飲太凍或太熱嘅水,最好飲用常溫水,減少對腸胃嘅刺激。
  • 定時飲水:即使唔覺得口渴,都要定時補充水分,尤其係運動前後。
  • 觀察身體狀況:留意自己嘅小便顏色同次數,如果小便顏色深黃或次數減少,可能表示身體缺水,需要增加飲水量。

 

小朋友運動補水注意事項

小朋友嘅身體代謝率比成年人高,而且體表面積相對較大,運動時更容易流失水分。加上小朋友嘅表達能力可能未完善,未必能夠清楚表達口渴嘅感覺,因此家長或老師需要特別留意小朋友嘅補水情況。

以下係小朋友運動補水嘅建議:

  • 提前補水:喺運動前30分鐘至1個鐘,讓小朋友飲適量嘅水,預先補充水分。
  • 運動期間定時補水:建議每15至20分鐘,讓小朋友飲一小口水,保持身體水分平衡。
  • 提供多樣化嘅飲品:除咗清水之外,家長可以準備稀釋嘅果汁、運動飲品等,增加小朋友飲水嘅意願。
  • 教導小朋友正確嘅飲水習慣:鼓勵小朋友喺運動後主動補充水分,並養成定時飲水嘅好習慣。
  • 留意運動環境:如果運動環境比較炎熱潮濕,小朋友嘅流汗量會增加,需要適時增加飲水量。

 

特殊情況下的補水考量

除咗長者同小朋友之外,一啲特殊情況下嘅人士,例如孕婦、哺乳期婦女、患有慢性疾病嘅人士等,都需要特別留意補水嘅方法同份量。最好諮詢醫生或營養師嘅專業意見,根據自身嘅身體狀況制定合適嘅補水計劃,確保身體獲得足夠嘅水分,維持健康。

補充說明:

  • 運動飲料嘅選擇:如果運動時間超過1個鐘或強度較高,可以考慮飲用運動飲料,補充流失嘅電解質。但係要留意運動飲料嘅糖分含量,避免攝取過多嘅糖分。
  • 電解質嘅補充:除咗運動飲料之外,可以透過飲食嚟補充電解質,例如香蕉、橙、椰子水等都含有豐富嘅鉀、鈉等電解質。
  • 避免飲用含糖飲料:汽水、果汁等含糖飲料雖然可以補充水分,但係同時會攝取過多嘅糖分,容易造成肥胖等健康問題,建議盡量避免飲用。

補水裝備精選:做個有型運動人

 

型格水樽,隨時補水無難度

做運動,梗係要帶埋水樽旁身!一個靚嘅水樽,唔單止可以提醒自己要飲水,仲可以成為你嘅時尚配件。而家市面上有好多唔同款式嘅運動水樽,例如:

  • 不鏽鋼水樽:耐用又環保,保溫保冷都掂,啱哂鍾意飲凍嘢或熱嘢嘅你。
  • Tritan 水樽:輕身又安全,唔含 BPA,而且有好多唔同顏色同設計,可以襯返你嘅運動Look。
  • 運動軟水樽:方便攜帶,可以摺埋放入袋,啱哂跑步或行山嘅朋友。

揀水樽嘅時候,記得留意返容量、材質、同埋易唔易清洗。如果你想特別啲,仲可以揀啲有埋刻度或者濾水功能嘅水樽。

 

運動毛巾,吸汗速乾夠Pro

做運動出汗多,條吸水力強嘅毛巾就梗係唔少得。而家好多運動毛巾都採用咗快乾物料,可以迅速吸走汗水,保持身體乾爽舒適。以下有幾種常見嘅運動毛巾:

  • 超細纖維毛巾:觸感柔軟,吸水力強,而且快乾,啱哂做完運動抹汗。
  • 冰感毛巾:浸濕後擰乾,敷喺頸度或頭上,可以即時降溫,啱哂喺炎熱嘅天氣下做運動。
  • 運動頭帶:可以吸走額頭嘅汗水,避免汗水流入眼睛,影響運動表現。

揀運動毛巾嘅時候,記得留意返尺寸、材質、同埋易唔易清洗。如果你想更方便,仲可以揀啲有埋扣或拉鍊嘅毛巾,方便掛喺運動袋或腰帶上。

 

智能手錶,監測補水提醒你

想更精準咁控制自己嘅補水量?智能手錶幫到你!而家好多智能手錶都有埋飲水提醒功能,可以根據你嘅運動量、體重、同埋環境溫度,計算出你嘅每日所需補水量,並定時提醒你飲水。除此之外,智能手錶仲可以監測你嘅心率、睡眠質素等數據,幫你更全面咁了解自己嘅身體狀況。

揀智能手錶嘅時候,記得留意返功能、電量、同埋防水性能。如果你經常用嚟做水上運動,就要揀啲防水等級較高嘅手錶。

總之,想做個有型嘅運動人,除咗要有 fit 爆嘅身形,仲要有型嘅裝備!揀返啲啱自己嘅補水裝備,令你喺運動嘅時候更加舒適、更加有效率,展現出你嘅運動魅力!

 

爆汗救星,型格補水:客製化運動水樽,激發你的運動潛能!

想喺運動場上成為眾人焦點?想擁有獨一無二嘅補水神器?我哋嘅客製化運動水樽幫到你!無論係跑步、健身、定係團隊運動,一個實用又型格嘅運動水樽都係必備嘅裝備。我哋提供多種款式嘅水樽,包括唔鏽鋼、Tritan、塑膠等唔同材質,保證安全耐用。仲可以根據你嘅喜好,印上你嘅名、口號、或者獨特嘅設計,打造專屬於你嘅客製化水樽。無論係送俾自己、送俾朋友、定係作為團隊禮品,都係一份實用又有心思嘅選擇。快啲嚟訂製你嘅個性化運動水樽,喺運動場上展現你嘅獨特風格啦!唔好再用普通嘅水樽,選擇我哋嘅客製化運動水樽,提升你嘅運動體驗!

  1. 運動時,點解淨飲水唔夠,仲要補充電解質?

    淨飲水可以補充流失嘅水分,但排汗同時亦會流失電解質,例如鈉、鉀等。電解質對於維持肌肉功能、神經傳導同體液平衡好重要。補充電解質可以避免抽筋、疲勞等問題,提升運動表現。

  2. 香港咁濕熱,運動補水有咩特別要注意?

    香港天氣濕熱,排汗量會比平時多好多,所以要更加注重補水。除咗運動前、中、後都要飲水之外,仲要留意出汗嘅程度,適時補充電解質飲品。選擇透氣度高嘅運動衫,避免焗住一身汗。

  3. 唔同類型嘅運動,補水策略有咩唔同?

    唔同運動嘅強度同持續時間唔同,補水需求亦都唔一樣。例如,長跑需要長時間嘅能量同水分補充,而短跑衝刺就注重快速補充電解質。重量訓練則需要喺運動後補充水分同蛋白質,幫助肌肉修復。

  4. 飲運動飲品係咪一定好過飲水?有冇咩天然嘅補水方法?

    運動飲品含有電解質同糖分,可以快速補充能量同水分。但如果運動強度唔高,或者時間唔長,飲水就足夠。天然嘅補水方法包括食含水量高嘅水果,例如西瓜、橙等,或者自製檸檬水、椰子水等。

  5. 運動補水過量會點?有冇咩症狀要注意?

    運動補水過量可能會導致低鈉血症,即係血液中嘅鈉離子濃度過低,會引起頭暈、噁心、嘔吐,甚至昏迷等嚴重症狀。要注意飲水嘅速度同量,唔好一次過飲太多,尤其係長時間運動後。

  6. 除咗飲水同運動飲品,仲有咩其他方法可以幫助身體喺運動後快速恢復?

    運動後除咗補水,仲可以透過伸展運動、按摩等方式幫助肌肉放鬆。補充蛋白質可以幫助肌肉修復,而均衡飲食可以提供身體所需嘅營養。充足嘅睡眠都非常重要,可以幫助身體恢復。

相關運動資訊